昨天辦公室請來外面的醫院來給員工做健康檢查

除了抽血的報告結果需三週後才能出來外

還做了骨質密度檢測

結果我的左腳數據是-1.8(-1~-2.5是骨質流失,低於-2.5就是骨質疏鬆)

我年紀輕輕竟然已經在骨質流失狀態

雖令人緊張但也不意外

因為外婆與媽媽的骨質都不好

醫生也說可能會遺傳給小孩

既然發現的確有這個現象,就應該要認真地補救一下


醫院給的建議大致如這個網站

  • 宜多喝鮮奶

牛奶是最好的鈣質來源,許多研究顯示,鈣質和乳酸結合成乳酸鈣時,人體較容易吸收,而牛奶裡就含許多乳酸鈣。

  • 宜多吃豆腐、黃豆製品:

豆腐除了含有豐富的鈣質外,還有一種叫做類黃酮的物質,可以幫助鈣質吸收和利用,而這種物質,黃豆相關製品都有。

  • 宜多吃小魚干:

不只是小魚干,曬乾的柳葉魚和罐頭的沙丁魚等,也含有豐富的鈣質。

  • 宜多吃海藻類:

紫菜、海帶、海帶芽等海藻類含有許多鈣質,除了單一食用外,在烹調上可以作些搭配,不僅增添美味,還可吸收鈣質,可說是一舉兩得。

  • 維他命C與維生素D的攝取:

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包括柳橙、木瓜、芒果、草莓及奇異果、番茄、芥蘭、白菜或菜心等;維生素D有助於人體吸收鈣質,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肉、奶油、蛋、肝、和牛奶等也有助於骨質保健;而在戶外曬太陽,也能增加體內維生素D的攝取量,有助於鈣質的吸收。

  • 避免高鹽高脂食物、抽煙、飲酒及喝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

高鹽高脂的飲食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因此應避免食用過多肉類及加工食品(內含過高的蛋白質與磷質),也應避免高鹽高脂飲食,並少吃過甜的食物;抽煙、飲酒及喝咖啡、茶等刺激性飲料,會干擾鈣質的吸收,因此也應儘量避免。


但是我在另一個網站卻看到這樣的報導

《重建牛奶的認知》姜淑惠醫師

 

喝牛奶無法阻止骨質疏鬆症 

 

  多喝牛奶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多吃魚骨頭,小魚干乾可以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症? 

 

  每天喝 3 大杯牛奶,健康營餐不缺了? 

 

  XXX高蛋白高鈣奶粉,病中的補品,平日的食品?

 

營養專家、醫護人員、政府衛生教育宣導、報章雜誌、電視廣播、廣告中,眼見耳聞不斷教導大眾多喝牛奶,補充蛋白質、補充鈣質;年青人可以強化骨骼,老年人可以揮別骨質疏鬆症。

 

大家喝牛奶一年比一年多,何以骨科門診及病房中,卻愈來愈多因扭傷或滑倒而骨折的病人呢?

 

坦白說,對醫學研究報告讀得越深入,越感到誇大不實。虛偽廣告以訛傳訛,對眾生殘害有加。

 

所謂專家一言九鼎的信條,也是扭曲事實、自大偏執的認知。

 

殊不知營養醫學的革命,早已默默地在有良知的改革者大力推動!

 

美國研究飲食與疾病關聯權威之一的麥都果醫師 A. John McDougall,曾做過「全世界各地區人民攝取鈣質與骨質疏鬆症的大型研究計畫」,歷多年研究調查,提出幾個事實,以資參考:

 

 

傳統認為乳類製品的價值在於提供鈣質

 

但事實上,

1.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的飲食中並沒有乳製品,也未面臨骨質疏鬆的侵害。

2.鈣質缺乏導因於攝取鈣質不足者,極為有限。

3.攝取蛋白質越多,骨質中流失的鈣質也越多。

4.血液中的鈣濃度,不代表骨骼鈣質流失的程度。

5.保持體內鈣質平衡,維持骨骼硬朗的根本策略是:改變飲食形態,減少每天攝取動物蛋白質 (酸性食物),而不是增加鈣質攝取。   

 

從世界各地所收集的資料顯示,亞洲及非洲社會,在工業發展前,牛奶乃非常罕見的食品,當時他們都具有堅強的骨骼及堅固的牙齒,所謂富裕社會的文明病,極少發生在他們身上。

 

如非洲斑圖 Bantu 的婦女,她們的飲食從來沒有牛奶,他們鈣質的來源取自蔬菜 (每日250 ~400 毫克),不及西方社會婦女的一半。

 

她們一生中平均生育 10 個子女,都是親自哺乳 10 個月。即使如此 (大量的鈣質流出、低量的鈣質攝取),幾乎不曾見到過骨質疏鬆症的婦女。

 

相當有趣的是,若斑圖婦女移民或遷到西方國家,改變他們的飲食,高動物蛋白、高糖分、高油脂、高鹽,骨質疏鬆症及牙齒的毛病,就變成稀鬆平常啦!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代表任何一種社會骨骼鈣質存留的指標,也間接反映其飲食文化模式。

 

骨質疏鬆症最常見之國家為美國、英國、瑞典、芬蘭,他們也正是乳類製品消耗最多量的國家。相對地,骨質疏鬆症極少見於乳製品消耗量最低的國家,如亞洲及非洲。

 

美國的骨質疏鬆症患者,約有 1.5 ~ 2 億人口,而美國的乳製品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位。

 

平均每位男子、女子、小孩,其 1 年的總消耗量約為 300 磅。          

 

由此顯示飲食中鈣質足夠與否,並非骨質疏鬆症之誘因,其真正原因在那?

 

骨質疏鬆症與動物性蛋白質消耗量多寡有直接關聯性。

 

動物蛋白質攝取愈多,鈣質流失就愈厲害,骨質就愈脆弱疏鬆。

 

愛斯基摩人因地理環境使然,他們的飲食含有全世界最高的動物蛋白質:每天 250 ~ 400 公克,取自魚、海象、鯨魚等,鈣質攝取量也是世界最高:每天超過 2000 毫克,取自魚骨頭及肉類,他們的骨質疏鬆症發生率是世界之冠,平均 20 歲不到,就可見到彎腰駝背且比比皆是。

 

相對地,非洲斑圖人民,每天蛋白質僅 47 公克,鈣質僅 400 毫克,未聞有骨質疏鬆症。

 

由此再次說明牛奶及乳製品 (包括乳酪、奶油、霜淇淋等) 中含高量的動物蛋白質 (酸性食物),乃是造成骨質中鈣質大量流失之元凶。

 

素食者倘若蛋白質攝取過量,也會造成骨質軟化,只是牛奶、乳製品、肉類、蛋、魚類,除了蛋白質外還有其他酸性物質,更加速促成骨質疏鬆症。

 

為了維持血液弱鹼性,骨質必然要抽取更多的鈣質,來中和動物蛋白的酸性。

 

以目前臺灣蛋白質平均攝取量,均屬過剩,絕無缺乏之憂,千萬不要擔憂自己或孩子沒有足夠蛋白質。請記得,得自乳製品額外的蛋白質,勢必造成鈣質及其他礦物質之流失。

 

除了攝取大量動物蛋白質,造成骨質流失外,缺乏運動、停經、喝汽水、可樂 (磷含量太高),吃加工精製垃圾食物、過量的鹽及其他酸性食物,均為骨質疏鬆症的致病因素。

 

長期腰酸背痛、疲倦、骨頭酸軟無力、牙齒鬆動、齒齦退縮、容易扭傷、閃腰、骨折等,代表骨鈣質及其他礦物質之流失,此刻應當減少蛋白質、魚、肉類、乳製品。

 

《牛奶,謊言與內幕》作者:蒂埃里蘇卡 Thierry Souccar

 

1. 為甚麼多喝牛奶反而讓骨質更脆弱

 

在一些大量攝取乳製品的年輕人身上,的確發現有骨質密度增加的情形。

但一生持續大量攝取乳製品,可能要付出造骨細胞 osteoblast 提早匱乏的代價!

前半生有高密度骨質,後半生造骨細胞缺乏,只剩破骨細胞 osteoclast 持續分解骨細胞osteocyte

因此醫師警告:若單單倚賴大量攝取乳製品來吸收鈣質,可能導致老年時骨質疏鬆多孔的風險,正如大量消耗乳製品的國家所發生的高比例的骨質疏鬆症。

這就是為甚麼骨質疏鬆症並未出現在不喝牛奶的非洲居民的原因。但若是非洲居民移民至美國生活,骨質疏鬆症照樣發生!

 

2. 乳製品與更年期骨質疏鬆症的關係

 

一般西方人民從小攝取大量乳製品,引起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和黃體素升高,雌激素能促進造骨細胞 osteoblast 持續生長、增殖為骨細胞 osteocyte;抑制破骨細胞 osteoclast 分解骨細胞,尤其是 30 歲以前。

但更年期雌激素銳減,造骨細胞生長、增殖減緩,而破骨細胞益發活躍,骨質密度快速流失,造成骨質疏鬆症。

阿拉巴馬大學温斯爾 Dr. R. Weinsier 和克隆迪克 C. Krumdiek  2000. 9 月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發表:

攝取乳製品,可能只對 30 歲以前的女性有益,而對其他年齡層,尤其是更年期的女性,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乳製品有益。

 

 

生吃洋蔥能預防骨質流失

 

涼拌洋蔥作法:洋蔥洗淨切絲,浸於冰水中,置冰箱泠藏。隔天撈起洋蔥拌麻油,好吃無辛味。洋蔥比骨質疏鬆症的藥有效,家庭主婦處理時會讓人流眼淚,但是想要長得高,想要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人,最好還是多吃洋蔥吧。

因為權威期刊「自然 Nature」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給雄性大白鼠每天吃 1 克乾洋蔥 4 周後,骨質平均增加了 13.518%。讓摘除卵巢的雌性大白鼠每天吃 1.5 克洋蔥,骨質流失的速率減少 25%

 

洋蔥最能防止骨質流失,效果甚至比骨質疏鬆治療藥品「calcitonin 降血鈣素」還要好。

成年人每天要吃 200-300 克的洋蔥,才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看來我還是....

 

多吃點洋蔥(ex:日本料理)、

多曬點太陽(ex:出去玩)、

多補充鈣片(ex:去美國買比較便宜)

多運動(ex:買部腳踏車)

 

這是一定要的

不然我骨質會流失的更嚴重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ekartoff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