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一點半,我們結束在MOMA的行程,藝術家Sarah帶著她的女兒一同前來,
帶領我們展開下午的紐約中城(midtown)區公共藝術導覽。我們從MOMA步行
至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在過去石油獨佔的年代,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以他雄厚的資金,在曼哈頓成就了這個號稱20世紀最偉大的都市計劃之一,
從第五大道一直到第七大道,由19棟建築物共同圍塑了一個公共空間,區內涵括餐廳、
辦公大樓、服飾店、銀行、郵局、書店…,甚至還有地下鐵通道貫穿連結,建築師
聰明地利用大樓間的廣場、空地與樓梯間製造人行流動的方向,讓一天超過25萬的
人潮在此穿梭無虞。



洛克斐勒中心在建築史上最大的衝擊是提供公共領域的使用,這種為普羅大眾設計
的空間概念引發後來對於「市民空間」(Civic Space)的重視,巧妙地利用大樓
的大廳、廣場、樓梯間、路衝設計成行人的休息區、消費區。在這裡我們接觸的,
是遍布大樓各個角落的公共藝術,這些藝術品大部分在1930年代前就已存在。
而無論是建築牆面上精緻的雕刻藝術,或在建築物前面的休憩空間,廣場的雕塑品,
都讓這個商業使用機能的公共空間,增添更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公共藝術與都市計畫、
建築工程結合的完美典範。



洛克菲勒中心的第一號大樓為目前的GE通用電器大樓,這是一個重要的臨時性公共藝術
展示場所,我們在大都會博物館看到的Koon的氣球狗作品,也曾在此展示。這裡冬天
作為人工滑冰場,夏天則為露天花園雅座。其下層矗立著著名的普羅米修斯雕塑,這是
一個帶來火的神。而GE大樓正門上方則是以玻璃鑄造的石灰石雕塑作品「智慧」,中間
的天神代表智慧之神,宇宙的創造力,他向人類全是宇宙力的規律與循環,並控制所有
的人類活動。



事實上,整個洛克菲勒中心就是一個大型的project,他的建築與雕塑是同時進行,
洛克菲勒的建築其實是一種對美國未來的想像,因此這些與大樓結合的藝術品,
也融合了資本主義、科技與藝術的集體想像,成為這個區域特有的地標色彩。

Sarah告訴我們,在美國由於建築法上的規定,大樓的前方保留一定面積的廣場予
公眾使用,可換取大樓的高度(與我國規定保留騎樓的意義相近)。因此我們可以
發現美國許多大樓的正門口,都有一個公共空間,而醒目的公共藝術作品正可用來
填補這個空間的不足,藝術的創作可能是單純的抽象概念呈現,也可能兼具實用性
的功能。



Sarah接著帶我們來到紐約市立圖書館後方的Bryant Park。這裡早期是作為蓄水池之用,
在世界博覽會期間曾有一個類似倫敦的水晶宮建築。1970年代紐約曾破產,經濟衰退,
當時這個公園的別稱又叫Needle Park,這是因為公園中常聚集了施打毒品的人,而施打
毒品需要針頭,故有此一名。



1980年代以後,公園附近的公司決定出錢進行公園的整修,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公園
的狀況,有如歐洲的花園一般,有活動的桌椅和賣簡單餐飲的小店舖,整體環境舒適
自然,很難想像之前針頭公園的污名。不過同時,在此也發生了幾個爭議點:第一,
由於這是公部門與私部門共同合作的規劃案,因此常發生贊助的公司廠商佔用公園的
情形,例如每年的九月到十月紐約Fashion Week期間,這裡就會被封閉作為贊助公司
表演展示場地之用。第二,公園的安全是由私人公司所提供的保全所負責,因此保全若
懷疑有人破壞公園的使用(例如過於嘈雜等),保全會加以驅逐,但如此一來市民的
權利何在?為何屬於市民的財產卻似淪為私人公司的後花園?這是對於Bryant Park
一直以來存在的爭論,但到今日仍未解決。



《Sarah 和她的女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ekartoff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